水亏者大补真阴,切不可再伐阳气;火虚者大补元阳,切不可再伤阴气。按之则热气至,热气至则痛止矣。
医不知此,何术之有?两感于寒者,一日则巨阳、少阴俱病,二日则阳明、太阴俱病,三日则少阳、厥阴俱病。
劫刺,因火气而劫散寒邪也。乾分一气落于坤宫,化而为水,阴阳互根,变出后天坎离二卦,人身赖焉。
然夏月浮阳在外,伏阴在内。湿邪有余,故为肉痹;寒湿在脾,故为寒中。
若是者虽无危症,而脉象已逆,见于夏月,则危于仲秋濂水之时也。凡病后脾胃气虚,未能消化饮食,故于肉食之类,皆当从缓。
邪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则精散,精散则视歧,视歧见两物。另有癃闭一症,与热结膀胱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