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缓当作浮缓看,浮是太阳病脉,缓是中风脉。阳邪下利,宜太阳病,下之,其气上冲者,可与桂枝汤,方用前法。
服桂枝麻黄汤,大汗出后,而大烦渴,是阳陷于里,急当救阴,故用白虎加人参汤。脉紧当是「脉细数」,脉细数当是「脉紧」,始合论中二经本脉。
中寒,即伤寒之互词。欲解外者,仍宜桂枝汤主之。
得病二、三日,脉弱,无太阳柴胡证,烦躁心下□,至四、五日,虽能食,以小承气汤,少少与微和之,令小安。服桂枝汤或下之,均非其治矣。
气滞火以茱萸,食积泄以黄土,血癖瘕痛以干漆,俱以水拌同炒,去萸、土、漆。邪自太阳传入胃府者,谓之太阳阳明,即经所谓太阳病,若吐、若下、若发汗后,微烦,小便数,大便因□者是也,由脾之敛约,故用小承气微下以和之。
客有病痞者,积于其中,伏而不得下,自外至者,捍而不得纳,从医而问之,曰∶非下之不可。气,温、凉、寒、热,补泻各从其宜。